欢迎您北京石篆居画廊!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最新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浏览文章
阅微翰墨-—傅洵先生山水画《邀请展》
浏览次数:17492次 更新时间:2014-09-15 15:30:26

阅微翰墨-—傅洵先生山水画《邀请展》


原文阅读:http://news.xinhuanet.com/ent/2014-09/11/c_126976148.htm

阅微翰墨--傅洵扇面画展 由纪晓岚故居隆重展出。为此北京石篆居画廊热烈庆贺著名画家傅洵先生再次复出。此次扇面展乃先生近年来所做精品,十分值得一读


                                                                                                                         学生/李文进






画坛忆旧

            ——回忆吴镜汀先生

                                        ■撰文:傅洵

    京派山水画大家吴镜汀先生去世已四十一年,当今画坛能够知其名者,亦非很多。今年夏天,北京画院特为先生举办了“灵怀独诣”纪念画展(灵怀阁是先生的堂号,齐白石、汤定之均有为先生题写的匾额),画院为了配合这次画展并为先生出版了《灵怀独诣》画集。使更多的圈内外人士得以了解先生的艺术成就,作为先生的门生,“灵怀独诣”画展的成功举办,我深感欣慰。

     但凡能回忆起那段不堪回首的文革年代,上了点儿岁数的画家都知道,近现代画坛多位杰出的画家如秦仲文先生、溥雪斋先生、吴光宇先生等等均未能熬过来,于文革中期就已经带着遗憾走了。随着时光的流失,使他们的名字被尘封已久,少为人知。然而,绘画史总是在诸多大家围绕在少数领军人物的影响下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地引领时代潮流汇集而成的。所以,历史不该忘记他们。艺林野史笔记也应该是历史全貌中的一部分,我之为文,是亲历亲闻,所思所感;一家之言,但却求真求善而已。

吴镜汀先生是从传统中国画中走出来的优秀画家中的代表之一,上世纪末,先生早已离世,少为人知。先生早年门墙桃李,虽然成名成家者亦属不少,然先生身后落漠,已少为画坛提及,幸有启功先生彰显师门,执礼甚恭。九八年左右,启先生在翰海拍卖行购得先生早年以“石谷”笔法所作长卷《江山胜览》,并在香港为之出版画集,我提供了几幅先生的生活照附在其中,因为启先生是吴先生早年的弟子,启先生青年时曾见吴先生画此手卷,并亲聆恩师教诲。历经数十年后,先生早已驾鹤西去,时年,启先生自己也已是八旬老人了。丹青依旧,物是人非,此情此景,启先生由衷地感慨道:“此画集出版,得以让更多学人及爱好者受益”。

先生在艺术上是智者,在生活中是平易近人、清廉自守的谦谦君子,他一生只为追求艺术佳境,却不谙世间俗务,以至于难以用常理看透世间乱象。记得是在文革初期,北京画届诸名家在美院集体接受批判,走在前面的是年已九旬的陈半丁先生,后面跟了二十多位艺术家,他们依次上台接受批斗,那次批斗大会是吴先生从未经历过的场面,他回来后就病倒了。后来先生跟我提及时说:“像我们这样的人,过去人家恭维尚且不及,哪有现在这样子的”。先生本来身体已经衰弱,后来就每况愈下。由于先生实在难以理解其所处的时代中发生的那场运动,此情此景,又无语道说,由于大家均处境都不佳,所以与其他老先生就都不相往来了,如秦仲文先生,与其相交数十年的挚友,一直到先生去世也未能见过面,那时也没有电话,先生的耳朵又聋,只能靠年轻的弟子在老先生中串门时传递信息,互致问候。当时先生年近七旬,体弱多病,每至午后,仍笔耕不辍,用斗方老高丽笺画传统山水,先生管这叫养病,画以自嘲。其实,先生内心的孤独和伤痛无一神医可治,唯独以画笔与古人交流,才能换来心中片刻的慰藉。那时,我年少无知,不解其意,便请教先生:您这么大名气,并已形成您个人面貌,怎么还画宋元四王传统呀?先生说:“这是基本功,,要通过实践去掌握,只有不断地理解传统,这样自己才知道如何研究创新,亦不失其魂。就像梨园界的演员喊嗓子练功是一个道理”。先生的这番教诲令我受益匪浅,数十年来,其情其景记忆犹新,彷佛就如昨天。先生述而不作,片言只语,对后学者教益良多。先生于我,既是严师,又如慈父,在那个年代,先生是寂寞又清苦的。那时冬天,没有反季节蔬菜,先生有时让师母包饺子,买一点青韭①,有时,我去时在东单菜市场买好带去,可先生一定要给我钱,我说:不要了,就两毛钱。可先生说:“你如果不要,下次就别给我买了”。我只好遵命,今日想起来,心酸又愧疚。

追忆一代宗师的高尚品格,感人至深。先生的人格魅力常常体现在对生活观察的一些小事上。在生活方面,弟子有困难,先生顷力相助。当年,刘牧兄家中人口多,先生常以粮票贻之,以解燃眉之急。先生晚年还有一弟子王金江先生,他初次到灵怀阁面见先生时给先生带了一盒点心,先生拒收无果,只好存放在条案上。后来先生向我提及此事说道:“我和王同学不熟,初次见面,他拿来的点心我不能收”。我说:金江久慕先生大名,这是他表达敬意而已,您不必多虑。可先生仍然在数月后等到金江从干校回来看望先生时,先生要求将那盒点心“完璧归赵”。上述诸事,足见先生性格、心境之一斑。

现今已是信息化时代,风行炒作,“大师名家”迭出,令人眼花缭乱。画论者,率意为之,往往硬伤累累,竟有专家论及当代画史,把“京派”画家说成“海派”,又把鏡汀、光宇兄弟说成叔侄,实在令人无语。回首前贤,深感可学习者多矣。鉴古思今,顿觉时下学人毫无敬畏之心,亦无心于治学者众,令人痛惜。如果学人名利权位之心淡泊一些、治学态度严谨一些、加上现代化高科技给学者带来如虎添翼的帮助,本应站在前贤的根基之上,长江后浪推前浪,对于文化艺术的发展与传承将有更大的益处。我已渐近暮年,每忆先师故旧,恍如昨日。音容笑貌如在眼前。而更使我难以忘怀的是先生的人品、画品。先贤们有很多东西是值得今人仰慕并时习之。

                              癸巳暮秋于 绿茜堂

 

 


注:①青韭、比韭菜矮一点,老北京特有的一种蔬菜。








【首页】  【返回】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十一号二层1358号  电话:13161376350 QQ:1024613974 Email: jijuzhe1973@126.com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篆居画廊有限公司 京ICP备 14019602号

微信公众号
在线联系+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