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北京石篆居画廊!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美文欣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 浏览文章
画家张军笔下的似与不似
浏览次数:79893次 更新时间:2014-10-16 17:08:34

画家张军笔下的似与不似 

撰文:李文进

我决定忙里偷闲,准备再次拜访张先生的工作室,终于等来了一次机会,十一长假的最后一天的下午接到张军先生的电话说:“明天如果有时间我带你去我的画院看看”,没想到电话来的有些突然,我最终还是答应去看看。

开车到沙河水库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但我似乎还没反应过来,已经到了他们沙河水库附近的画院。张先生不是很爱说话的人,说起话来声音也不大,他的眼神里总是给人一种犀利、敏锐的感觉,但一路上我们还是有一些私人间的话题要讨论,因此不会觉得路途遥远。

画院就在沙河水库旁边的一个小区里,整个小区呈现在我眼前的皆为六层楼高的灰色建筑群,在茂密的树木花草的掩映下,看上去很安逸,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一种难得的放松,想必居者大多颇有隐者意味。随着张军先生走进画院,但听张先生一句“小心脚下”的话,令我颇感意外,若不是他的一声提醒,我恐怕已经一脚踩空掉进四处游荡的小金鱼的水池里,为此我还必须得小心翼翼地一步一块方砖地通过“石板桥”才能走近张军先生的画案,此情此景被室内豪华别致、高雅清新的装修设计吸引住了,可见主人翁的修养造化透漏着高贵和娴雅。张先生带我着欣赏他的花鸟画作品,可谓一步一景,每个房间里主要展示的都是先生的作品,当走到一幅《荷趣》的作品前,先生停住了脚步,我也觉得此画的表现手法较为独特,残荷秋叶完全是粗狂雄浑的淡墨皴法铺就而成,其层次和墨色的变化浑然交替,颇显匠心独运的大家手法,我有点明知故问地说:您为什么完全采用浅淡的墨块和干皴的手法表现残荷的叶子呢?他说:“大写意画的表现手法就在于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味道,我颇为欣赏的是张先生的绘画思想,通过我曾经受张军先生嘱篆刻的几枚拟白石老人的印风便可印证这一点,——他一直秉持着齐白石的绘画精神,在绘画理念上不仅要继承白石翁的东西,在绘画语言上还在于外师造化,张先生除了善于大胆留白的驾驭能力之外还把白石老人的大美致简的境界发挥得淋漓尽致,可以说,在他眼里没有废纸,一片小小的纸条,经他一动笔就是至宝,但见一幅《寒香》图,仅方寸之间的纸片上,横眉冷对,老树枯枝,数朵白梅寒霜傲骨,尽显先生卓尔不群的独立人格。

张军在绘画语言上早有突破,一反传统意义上的笔墨关系,比如《迁徙》,画面构成由一群翠鸟在芦苇丛中三三两两地排成一行队伍自东向西的方向走去,后面还有一只鸟儿朝着相反的方向向伙伴们喊话,似乎在留恋着什么,我们通过《守秋》这幅画来看,又似乎是《迁徙》诗意的补充,也可以理解成画家本人一种对秋的情感留恋,从《守秋》的画面构成来说,似乎是芦苇地的尽头,只剩下两只鸟儿,显然左下方的鸟儿显得有些孤零和奚落感,而右上方的那只鸟儿则意犹未尽,但见它在扯开嗓门呼喊刚刚远走的同伴们。为此我们似乎就不难理解《迁徙》那幅画最后面的那只鸟儿说了什么。

单从画面的一些构成元素来看,似乎显示着画家在对对秋天的怀念和一种情感归宿的矛盾心理。其间无限的生机透过涓涓溪流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和眷恋。我没有问这幅画的立意是什么,我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审美角度去品评它,因为太直白就缺乏诗意,就好像你画一个圆,人家非得想象成太阳,其实作者本意就是一个圆而已。但愿我对此画的解读不会影响读者对画家精神的一种探索思路。艺术品赏鉴纯粹是主观的东西,因此画家不必告诉你我画的是什么意思。不过这幅画单从技法上讲,难度还是很大,难在线条的穿插和芦苇棒子的处理关系,画家若不是具备娴熟的绘画技法和仔细观察过生活的眼光,很难画出这样的作品来。记得张军先生说过:“再好的画若不符合“画理”就不是好画”。可见,画家对于观察生活的重视和对大自然的忠实程度。

如果说《迁徙》是用画家用思想的笔触构成的画面,那么《辽东仙影》似乎是现实中诗意的显现,一群仙鹤在湿地的晨雾中聚集,它们或思考着什么、或昂首歌唱、或翩翩起舞等等,远处淡墨的涂抹和堆积给人留有无限的遐思,如果你长久地与之对视,似乎看出了画家张军先生笔下所画的是自己内心的写照,从近处的那一只在思考的“仙鹤”,这是画中之魂,是张军重点刻画的对象,他在笔墨处理上交代的即清晰又模糊,远看,那只仙鹤跃然纸上,近看并没有画出仙鹤的眼睛,这就是画家张军强调的画理,画理就是尊重自然规律。如果画的在具体一点,似乎并不合自然规律,因为你若近距离接近仙鹤仍不被打扰是不可能的。

在谈到张军作画的思想性,有一幅叫《思》的仙鹤图使人眼前一亮,画面营造的是一幅晴雪图,在黑白灰的基础色调上大胆强调留白的运用,最有意思的一笔就是仙鹤的背部大块的白色,在浓郁的黑色的反衬下显得格外耀眼。画家在中国水墨画的基础上有意采用西画的焦点透视法,使画中的主题更加突出。在仙鹤占据绝对主题的时候,你似乎看到的是画家自己在森林边漫步时突然驻足观看着什么,我们顺着“他”的目光看去,似乎在迎着曙光思索着脚下的道路该如何走下去。

说起道路,在和张军先生闲谈时,发现他是一位思想很独立的画家,在面对自己画风的选择和定位问题上一定不能在似与不似之间徘徊,要有自己的主见。他无论在部队首长身边画画还是在中南海画委会任编委其间,他都主动回避首长对他的关切和照顾,他不愿意听到人们在谈论张军的时候说他是靠四处鑽营出来的画家。他把一颗最纯净心思和意念都奉献给了他的“花鸟画”,我们无论是看到张军先生笔下的《牡丹》还是《紫藤》,亦或是《玉兰》、《寒香》以及《茶趣》等等,作为花鸟画家,生活小景皆入画。色彩或热烈而充满激情、或清雅而充满清心的情调等等,品读张军的画作使人读来久久不肯别离。


                                            2014109日于心堂

 

 

原文阅读:http://www.shizhuanju.com/detail-2-0-65-c.html


【首页】  【返回】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十一号二层1358号  电话:13161376350 QQ:1024613974 Email: jijuzhe1973@126.com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篆居画廊有限公司 京ICP备 14019602号

微信公众号
在线联系+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