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洵山水画专题展 |
浏览次数:37843次 更新时间:2015-06-06 11:30:55 |
傅洵山水画专题展
吴镜汀笔意【华岳松云卷首映像】
【烟江叠嶂】
【松壑泉声】
【黄山松云】
【宋人笔意山水册】
【江山风帆】
洵 然 乐 道 于 山 水 之 间
撰文:李文进
富察氏傅洵者,号绿茜堂主人、康园居士,著名国画家。在京城画家中,年长者,闻其名者众,然新派潮流画家之中,知其名者寡矣。怀揣着一种神秘感和稍带点儿忐忑之心情,在朋友的亲自引荐下,愚初次拜会傅洵师,竟有一见如故之亲切感,令人心中暗自生奇,缘何会有如此灵妙之感觉,竟能在京城知遇如此仁爱之画家也,颇有少小别恩师,今朝喜相逢。先生两鬓白,神清气正爽之感觉也,心情甚是舒畅。 当我刚刚坐下不多一会,朋友正式将我介绍给先生认识之后,先生竟然赠我一幅《古松双骏图》,权当做见面礼,令我喜出望外,赶忙双手接住,给先生行了个鞠躬礼。因此,起初之印象似乎一下子清晰了许多,端坐于我面前之恩师不再是高深莫测之威严之师,乃如慈父般亲切,令我心里倍感温暖。本来我要送给先生见面礼是我所作两幅书法作品,不料,我送给先生之拙作竟成了与先生交换之作品,令我备感惭愧,顿觉受宠若惊,起初之惬意随和变得有点不知所措。感慨之余,我和先生之客人围坐在方桌前边品茗闲聊,所谈话题,可谓古今中外,旧事新闻,画里画外,人生哲理,处世之道无所不谈,所谈之事,颇显先生高见。回家之后,感慨之余,便吟诵之为七律一首,以谢先生知遇之恩:《 求学绿茜堂喜获古松双骏图有感 》: 富察门中揖画臣/ 四王之下几传人/澄怀味象思仙境 /侧目浮华隐世尘。/惬倚孤松风干直/ 期驰双马里程新/ 康园赏赐含深意/ 弟子承恩谢厚醇。 平日里,朋友与我常常聊起恩师傅洵,总夸先生之画好,人品第一,情义至上。我亦有此同感,在京城生活近二十余载春秋,深知身价过万元一平尺知名画家都不会轻易拿画作赠人,俨然视自己作品如“文物”,不可能轻易求得其墨宝,更何况在学生面前,更要有点“为师”之派头,不料,先生主动与我确定“亦师亦友”之情谊,这种礼贤下士之精神令我颇有诚惶诚恐之态,我岂敢以友人身份自居。唯时刻谨存着敬仰之心不可懈怠。我常常捧读先生画集之时,总要将先生之画作和恩师之老师吴镜汀先生《灵怀独诣》画集比较来读,便很容易发现先生继承吴老先生遗风,高古俊逸、或鲜亮之小青绿、或苍劲古雅之水墨、或豪放不羁之名山大川;出锋时时而如飞鸟出林、时而抑扬顿挫、时而水墨淋漓、时而渴笔迟行、时儿小心收拾、时儿点染皴擦,往往一气呵成。见先生挥毫作画本身即是一种精神享受,甚至会让你眼前浮现出一场声势浩大、气势磅礴之交响乐的场面。由此可见。先生的笔墨功夫之高深可见一斑,先生将四王古法和吴镜汀先生等老前辈的优点完美地柔合在一起,我们可以通过《江上风帆》、《黄山云海》等作品中可直窥吴老先生遗韵。如吴镜汀先生《灵怀独诣》集中的《黄山天都峰》、《江船所见》等,从画法上比较先生画作来看,一脉相承。 先生年逾花甲,腿脚不便,胸中激情未消。但我仍从先生笔墨中读出先生青春依旧,只是已然不在世俗中。从先生一幅幅作品中,随处可见先生之性灵所至,一片生机盎然,细品之下,更觉先生平日作画是在用生命在写其心中之山水,渲染不老之青春亮色。如先生的《层峦叠翠》图、《烟江叠嶂》图、《寒林图》、《江楼风景》等等,无不凸显先生作画之心迹,那一山、一云水、一树、一石、一楼台乃先生性灵之写照,挥洒点染之笔墨无不流露先生生命之本色。尤其《寒林图》,愚定睛观看良久,其杂树或倚斜、或挺立、或顾盼有情、或独领风骚;其间,小河流水两书生,分明写得一幅“翰林学士图”,但见萧瑟秋风至,山路又崎岖,虽不畏艰险难,时而驻足小河边若有所思,此情此景颇见神韵。因此,有一种画法,称作“心画”,先生每每作画,必心中有画,其绘画语言犹如唐代诗人王维之诗中有画也,这和当代一些资历颇深的画家比,先生之绘画其笔法以法度严谨而又出于自然、兼工带写而又不拘泥古法、传承有序且令观者每有新悟。以高古画风立足于当代者,以不变应万变,犹如浮华之年代迎来紫气于东方,令人眼前为之一亮,每求得其画者,可谓藏者之福也;和当代那些一味追捧中西合璧者,为求变化而变者相比,先生之画自是巍然耸立于画坛。作为一名画家,人们可能更多地考虑创新,独先生坚守古法不变,时人又怎样去评价这样一种古风存在之价值呢?其实,真懂画者,见到先生如此高古之画风,无一不为之震惊,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的画作有几分古意,就意味着你的画有几分高度,然高古不泥便是活用古法,便是古为今用,从这一点来讲,没有谁可以闭上眼睛就能否定这种成功的价值;同样是古典艺术,一名钢琴家若能够完美无瑕地演绎肖邦的名曲就是大师,然而这时世界公认的。书画界为何只一味地强调所谓之“新”呢?这不能不值得书画艺术界同仁深思。因此,先生浸淫画坛五十春秋,不追风气尤为显其真、流俗且未曾染时弊,令人敬仰。我一开始见到先生时就很肯定地表达了我十分欣赏先生之高古画风,令人赏心悦目,涤荡魂灵。 谈到先生的人品,画品,朋友尤为赞赏,说,做人不可突破道德之底线,这个底线就是那个 “真”字。“真”字人皆喜之又恶之,吾独心仪之。 画家贵在画品和人品之合一,在这一点上,著名作家,肖复兴先生在给《傅洵画集》作序时引用南宋山水画大师宗炳曾所云:“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象……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以形媚道”即最美的东西与所求之“道”相通相融,赞的是先生作画,寄情天地之间之精神境界。先生作画一贯相信“山水在笔,丘壑为营,必须讲究的是以心接物,物我为一,方可手心相忘,笔墨自如”。先生作画最佳的状态有三:“其一,灵感所至,笔走龙蛇,心境愉悦;其二,孔方兄至,为生存计,不敢懈怠;其三,情义所至,为心仪友人,甘效犬马。做最应做,最想做的事”这是先生一贯秉持的原则,可贵者“真”也。记得我第三次去先生家,讨教完毕,席间闲聊,兴之所至,恩师已经两次主动提出要给我画两幅册页,又一次出乎我的意外,我本凡夫小辈,受恩师厚爱,自觉不配,心中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心里不止一次告诫自己,今后若为人师,定当以傅洵师为准绳也,吾虽年轻,也正在为人师,在恩师面前,自觉形秽。再读先生画集,应该以拨云见日之方法剥离外在之简静,看清画里真情流露的笔墨功夫,方可真正读懂先生作画之三原则。其实是先生作画于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坚守艺术家之操守。作画不可因人而异、不可因酬劳多少而异、不可自恋于自家笔墨高看自己。每作画,落墨必自证其心,方能心安。 在我结识先生以来,心中感受最深莫过于先生已经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了,但能真读懂先生画者少有。在当今画坛,原本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势俨然化着百家互贬,百怪齐放的名利争夺场。在如今四处鑚营之时代里,先生不为名利所动,这在画家中算为罕见,然而,知晓先生者,也知道先生曾经辉煌过,早于青年时期,美名曾远播重洋,名噪一时,然而,先生如今洞察人生世态,犹如惯看秋月春风,对于身外之名,颇有“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之大隐隐朝市之风范也。因此,我非常能理解先生之人生境界,也懂得先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一切求其真,即做人要真,说话便真;作画要真,画境便真;为师要真,方可为人师表也。因为真,世间浮华皆散去,因为真,谈笑有鸿儒。求画者,虽不能门庭若市,然登门拜见者,往来皆无白丁也,岂不失为人生一快事也。
2013年9月23日清晨于 心堂
|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十一号二层1358号 电话:13161376350 QQ:1024613974 Email: jijuzhe1973@126.com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篆居画廊有限公司 京ICP备 14019602号